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实现密相塔半干法脱硫工艺的精确加湿进一步提高系统脱硫效率,利用推导出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得到烟气温度降低和加水量的关系.结合3组密相塔半干法工程实际数据,发现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误差区间仅为2.9% ~5.4%.通过选取河北某钢厂210 m2烧结烟气密相塔半干法脱硫项目实际在线检测数据,发现循环脱硫灰含湿量为3%的系统脱硫效率整体高于含湿量为5%和4%的样品,最大值达93.56%.通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差热-热重对2种不同含湿量的循环脱硫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湿量为3%的循环脱硫灰较含湿量为5%的样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无团聚现象,物相分析还证实相对于含湿量为5%样品,其Ca(OH)2和结晶水含量少,几乎都是CaSO4和CaS03干态物质,因此脱硫反应进行彻底,脱硫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氧化法具有稳定高效、操作灵活、集成度高等特点,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电化学废水处理过程通常受限于传质速率,而膜电极有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亚氧化钛膜电极(TiSO-ME)的化学结构与电化学性质结果显示,经过高温还原法制备的TiSO-ME电极主要由Ti4O7和少量Ti5O9组成,大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92.7%,平均孔径为0.508 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TiSO-ME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析氧电位和电化学稳定性.过滤试验结果表明,在0.82×10-3~3.14×10-3 mL·cm-2·s-1范围内膜通量与传质系数成正比.在电流密度为8 mA·cm-2,膜通量为2.31×10-3 mL·cm-2·s-1的条件下,电解1.5 h即可有效处理实际印染工业废水,sCOD去除率高达96.07%,电流效率可达24.22%,电能消耗较不存在膜通量时降低了32.99%.TiSO-ME能够实现废水在膜孔结构内部的穿流式操作,有效克服旁流式操作传质受限的问题,在小规模分散式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表征船舶排放是目前船舶排放空间表征的主流方法,但AIS船舶轨迹点缺失会造成船舶排放量低估和船舶空间分布表征错误,进而影响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划分.为改进船舶排放空间表征,本研究以2013年广东省AIS船舶数据为例,采用基于时间和经纬度的三次样条方法对AIS船舶轨迹进行修复,结合动力法计算船舶排放,分析对比AIS轨迹修复前后船舶排放表征的差异,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和卫星观测评估AIS轨迹修复对船舶排放表征和广东沿海空气质量模拟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轨迹修复后广东省海域船舶轨迹点总数由4685773个增至5746664个,船舶NOx排放量增加了0.6%.对于轨迹点与排放缺失集中的粤东海域,轨迹修复后船舶轨迹点数增加了88%,NOx排放量在广东省船舶排放量的占比提升至22%,特别是在粤东重点修复海域NOx排放量增加了2.7倍.原始轨迹在广东省海域较为稀疏,在粤东海域有明显轨迹缺失;轨迹修复后广东省海域船舶轨迹更为密集,粤东海域船舶轨迹得以补充,船舶排放空间分布更连贯.对比模拟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轨迹修复后粤东重点修复海域船舶模拟浓度与观测浓度的偏差由51%减至6%,总体上船舶排放模拟结果更接近卫星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电极为响应电极,用硝酸银溶液滴定水中氯离子,等当点时,产生电位突跃,以此确定终点电位,在仪器上锁定的此终点电位值,从而完成样品的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过氧化聚吡咯(OPPy)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碳糊电极测定废水中苯酚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苯酚的氧化峰电流在1.0×10-5 mol/L~1.0×10-3 mol/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0×10-6 mol/L.该电极制作简单,选择性好,测定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BOD5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对BOD5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用氧电极法测定BOD5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之能更适用于科研、监测教学等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An aerobic bacterium, capable of degrading the new chloronicotine pesticide acetamipr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sludge of pesticide factory after successive enrichment cultures and named strain FH2 which is a Gram-negative, rod-shaped, obligate aerobic org  相似文献   
8.
根据低温等离子体理论和电磁场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极旋转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和臭氧的合成机制,分析了放电过程中二次放电重叠对臭氧合成的影响,建立了旋转放电与二次放电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这一理论模型导出电极旋转条件下的臭氧合成效率与二次放电重叠概率以及电极旋转速度间的理论关系.这一理论结果表明:二次放电重叠使得臭氧合成效率降低,而电极以适当地速度旋转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放电的重叠,从而提高臭氧的合成效率.理论值和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9.
本法用Ag/S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测定浓度范围0.1~1000.0mg/l,方法精密度为4.3%,回收率为P2.5%,检出限为0.1mg/l。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例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The feasibility of decomplexation removal of typical contaminants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omplexed Cu(II) with 1-hydroxyethylidene-1,1-diphosphonic acid (Cu-HEDP), was first performed by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 reactor with activated biochar as particle electrodes. For the case of 50 mg/L Cu-HEDP, Cu(II) removal (90.7%) and PO initial pH 7, acid-treated almond shell biochar (AASB) addition 20 g/L, and reaction time 180 min, with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of 1.10 × 10−3 and 1.94 × 10−5 min−1respectively. The growing chelating effect between Cu(II) and HEDP and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s of adsorptive accumulation, direct and indirect oxidation given by particle electrodes accounted for the enhanced removal of Cu-HEDP, even though the mineralization of HEDP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anode oxidation. The performance attenuation of AASB particle electrodes was ascribed to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ities during the reaction, especially acidic carboxylic groups and quinones on particle electrodes, which decreased from 446.74 to 291.48 µmol/g, and 377.55 to 247.71 µmol/g,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mediated by in situ electrogenerated H2O2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e.g., •OH), a possible removal mechanism of Cu-HEDP by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lysis was further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